首页 > 作文大全 > 写作指导 >高分指南〡申论这样备考轻松搞定70+!(技巧篇)

高分指南〡申论这样备考轻松搞定70+!(技巧篇)

时间:

  在题干中,概括题一般都会附有这样的明确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或 “概括准确,简明扼要”“概括准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等,这些无疑都是概括题最明确、最基本的要求,下面对这些作答要求进行解析。

  “概括准确”是概括题最根本、最重要的作答要求。“概括准确”的具体要求包括:

  首先,不能有观点上的错误。无论题干有没有身份定位,考生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准公务员”身份,要从行政的角度出发,符合国家主旋律,同党中央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保持一致,在没把握的情况下切忌标新立异。要从利于开展工作的角度进行概括,并以此为准绳予以筛选取舍。

  其次,深刻概括。所谓深刻概括,就是在概括申论材料的时候,要进行寻根问底的思考,要抓住概括对象的实质,要抓住材料反映的主旨,无论申论考试的要求是直接概括还是抽象概括,考生都必须透过材料表述的内容看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如果所作的概括只停留在材料的表面,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要想抓住材料的主旨,就要对材料本身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针对材料反映的主旨进行概括。

  最后,客观概括,忠于材料。在所有申论题型中,概括题对材料本身的忠诚度最高。它要求作答内容来源于材料,并且与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一致。它更要求考生客观概括,不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概括内容的高度必须与材料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忠于材料并不意味着照抄材料,只是说所表述的内容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直接的依据。

  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一般会有“内容全面”一项。所谓“内容全面”,并不是说要将作答要求范围内的材料所反映的各个要点都进行概括,而是要全面概括题干所要求概括的要素。“内容全面”反映在评分标准上,就是作答内容契合采分点。如果参中的采分点在作答内容中没有,那这样的作答无疑是不全面的。就单一型的概括题而言,有“内容全面”这项要求的,要求概括原因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要求概括问题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就综合型概括题而言,概括的全面性是指对材料所反映的各个要点都要进行概括,尤其注意不能丢掉对反面意见的概括。

  “条理清晰”是概括题的逻辑要求。如果作答内容排列杂乱无章,那么即使内容再全面,也无法让考官在短短几十秒,甚至几秒的时间里发现其中的采分点。何谓“条理清断”?即作答要点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标准进行排列的,比如按时间顺序排列,按原因、经过、结果或按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解决措施进行排列,按主体的不同进行排列,等等。每一个作答要点采取“总一分”的形式进行陈述,这样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方面可以上考官看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方便考官在短暂的时间里找到采分点。

  概括题所要求的作答字数一般较少,用很少的文字概括全面的内容,必然要求用语“简明扼要”。“简明扼要”是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即在叙述要点时只保留一个句子的主子干部分——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而尽量少添加或不添加句子的修饰部分——定语、状语、补语等

  在平时的做题中,有考生反映“为什么我找到了答案要点,就是得不到高分?”并为此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前面已经讲过,概括题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目,概括类试题一般都会附有这样的明确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或“全面、准确、客观、简洁”,这些无疑都是归纳概括类题型最明确、最基本的一些要求。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项更为根本的要求,却往往因为它的“低调”,而很容易在作答中被忽略掉,这就是——归纳概括的高度,这也是很多考生得不了高分的原因所在。

  之所以说高度是概括题的一项根本要求,其依据来源于“概括”的本质。简单说来,“概括”就是提炼出材料的共同特质,然后按照一定的概括角度和字数要求,提纲挈领地表达出材料的精髓。从思维的角度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较低层次的认识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认识识的过程。而这个上升的过程,就体现出了高度所在。另外,说它“低调”,是因为就题干要求来说,它仅仅是通过题目中“请概述”“请概括”这样的文字暗示传达出来,没有其他要求那般明确、直白。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要求,我们结合历年真题详细说明其中精髓。

  例:《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1中“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理的管不了排污”显然可归为《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一条诱因。有一位学员这样回答:“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很显然,这位学员找到了得分要点,但是这样的答案却很难得高分,其原因在于表达过于具体,也暴露了该学员的概括能力还停留在复述阶段,语言缺乏必要的提炼和加工,未把问题的本质挖掘出来。

  要让概括有“高度”,应概括为:“各管理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合力。”这种表述相对于前者,则发生了质的飞跃。把“职能分割”“缺少协调机制”这类深层的问题都一一剖析了出来,彰显了答题者深刻的理性思维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如果说第一种说法是“站在平地上”,那么第二种说法就如同“站在山峰上”了。所以,这个作答就比较容易得高分。

  1.H总经理采取停水36天的举措,形成强烈的社会與论。这种舆论的实质是什么?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2010・山东联考卷·第一题第一问)

  作答中,如果直接叙述“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供水企业不能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无偿使用水资源却造成了供水企业的亏损,只有在合理范围内的有偿使用才能保证供水行业的良性发展”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在看过下面这个答案后,相信优劣高下就一目了然了。

  “與论的本质是协调公共事业的公益性与商品性之间的矛盾。”相比于前者,这种表述可谓是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天机,简明直截地言及要害,使读者第一眼就能对问题涉及的实质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了解。随后再进行一些必要的充实和完善,则高分非它莫属。也就是把结论由一些琐碎的表象提升到了一定层次,基调定得高且准。

  通过对以上实例的分析,相信大家对“高度”这一概念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谓“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若想概括得有高度,缺少深厚的知识底蕴,缺少对社会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缺少必要的总结归纳训练,是很难达到那种深入浅出的境界的。所以,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提醒大家要尽量多读一些评析时政热点的文章和书籍,看看他人是怎么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深刻见解的。此外,在日常的练习中,也应有意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剖析问题本质的方法,积累高度概括的经验。

  一般性应用文指法定公文以外的应用文。像简单的、如条据(请假条、收条、欠条)、请帖、聘书、文凭、海报、启事、证明、电报、便函等;复杂的,如总结、条例、合同、提纲、读书笔记等都属于一般性的应用文。一般性应用文写作在国考申论、鲁考申论中已初见端倪,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公中也已渐成趋势,考生最好能将自己的认识、思路从“公文题”这个狭小的圈子跳出来,开拓思维,掌握、或者说重新掌握一些应用文的写作理论,从而灵活应对。

  私人信件为家人、朋友、爱人而写;商务信件为生意伙伴面写;广告为一般大众而写;海报为某一群人而写。了解了为谁而写这个问题,就可以使应用文的内容适度而得体,使信息能全面传达给对方。

  为什么要写这篇应用文?是要把你的信息提供给对方,还是要求对方给你提供信息?是治谈生意,还是联络感情?一篇应用文尽管确定了主题,有时却达不到目的,这是为什么?目的不明,就会造成内容不确切,令人费解。

  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其格式和结构是不相同的。信件有信件的格式和结构构,广告有广告的格式和结构。不了解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结构,就写不好应用文。

  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应具备独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执行政策的能力,或是代表某一级部门领会上级精神,制定、执行具体政策的能力,而这主要通过公文写作的形式来完成。公文写作是公务员必备的工作能力之一,是实施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治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在日常工作中,公务员大量的工作是起草各类文件,所以说,申论考试中的公文写作题目就是对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模拟。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为了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准确性与有效性,方便公文的写作与处理,国家有关机构以法规、标准等形式,对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进行了统一规范,公文制发者必须认真遵循这些规范。在此,作为申论考试中的公文写作,考生须掌握基本的格式要求。

  由于申论考试主要考察公文的主体内容,对其他格式没有硬性限制,所以,我们在此只对主体部分的格式进行重点讲解。

  完整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项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标题一般居中书写。

  主送机关是行文的主要对象,是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机关,与抄送机关共同构成受文机关。主送机关位于标题下方,正文上方,要顶格写。

  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基本内容要在这一部分表述。总体来说,大致包括开头、主体、结语三个环节。开头一般是发文的目的、根据和原因,说明文件的重要性。

  发文机关即落款、署名,是公文的法定作者,一般以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写在文尾的右下侧

  成文时间是指文件签发、通过或成文的时间,一般写在发文机关的下一行,居于所在行的右侧。

  准确、简洁、庄重、规范是对公文语言的要求。公文是具有实用性的一种稳重样式,它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的语言运用具有特殊的要求。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撰写公文就要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和事理逻辑遣词造句,叙事说理要严密周全,语言表达要端正庄重,不能嬉笑怒骂,不能用方言、俗语、口语,不能用感彩过于浓烈的语言。

  公文在表达主张、提出要求和制定方法措施时,常常要分条列款,使用条款句式,从而使句式端庄、条理清晰。文中结构层次可以依次用序数词“一、”“(一)”“1.”“(1)”标注。公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定型化、规范化的词语用法,并且约定俗成,成为习惯。具体如下: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社”“贵单位”等。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如“我省”“我部”“我局”等。公文中与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该地区”“该单位”等。

  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 “关于……的电文已悉”等。《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

  摘去神秘的面纱,申论中的大作文题本质上属于议论文。也就是说,大作文的写作必须遵循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因此,申论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论点鲜明、论据准确、论证充分。

  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即中心论点。而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多个分论点。总论点与论点是涵盖和支撑的关系。总论点一定要涵盖所有的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了分层次、分方向意明总论点。整篇文章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方法、多个分论点论证总论点。所以论点必须要鲜明。

  为了让论点鲜明,总论点一般在第一段就提出,或者在开头,或者在结尾,要单刀直入。不写到第二段,总论点还没有出现。阅卷老师的阅卷时间很紧迫,若他在第一、二段找不到总论点,很可能就直接将文章评为论点不明确了。而作为重要支撑的分论点,也最好放到每一段的开头,以句号结束,醒目明了。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说理分析等。

  第二,典型性。引用的论据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第三,论据与论点的统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并一致。

  一种是所处给的材料,这是论据的主要来源。可以选取合理的案例或理论来支持论点。要善于运用所给定的材料,在开头部分概述原材料,提出问题;论述部分使用原材料的例子或者分析的内容;解决问题部分,材料里有的就抄上,没有的根据大政方针要求、焦点问题解决思路以及材料的问题提出;在文章结束时还要总结照应原材料。

  另一种是自身积累的论据。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利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加以论证。自己准备的论据,包括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大政方针、热点问题等。其中有关时政的提法,是理论论据。要善于使用有关时政方面的一些判断、分析、结论,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包括正、反多方面的观点、看法等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证充分,需要列出分论点,逐一证明。论证时,总论点可以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分论点论证清楚了,中心论点就自然论证充分了。将总论点的原因、问题、解决措施分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详细展开论述,这样层层剖析,就能够使总论点得到较为充分的论证。

  论证充分,还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一篇好的申论文章,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即层次之间要有一定的顺序,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连贯性;层次与层次之间界线要清楚,不可彼此重复或相互矛盾。

  在大作文写作中,论证方法主要是使用材料里的事例,所以要尽可能地运用给定材料,不用过分讲究理论、数字、正反、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

  语言要求四平八稳。平和——语言朴实无华;中庸——观点过犹不及;凝练——文笔紧凑简练;沉稳——思维缜密周到。这是因为公务员的能力要求是:会说、会写、会干、实干不能只注重“面子工程”。这点反映到写作上就是:有内容、客观、干练、全面。

  同时,文章并非回避文采,在正确把握问题、观点的基础上,有文采就是有亮点可以打动人,从而取得高分。

  文采表现在语言生动上。而语言的生动性来自于句式的变化和节奏的明快,不同的句式适用于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感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效果也不一样。如果能根据议论的不同内容,选取恰当的句式,增加句式的变化,则能使议论显得深刻又生动。另外,引经据典亦可以增加文采。

  总之,公务员推崇实干,所以最重要还是文章本身。“腹有诗书气自华。”引经据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懂、不会就不要强求。踏踏实实地从材料中找,既简单又保险。万不可生拉硬扯,生搬硬套,弄巧成拙,让“亮点”成为“污点”。

  根据给定资料性质和内容的不同、作答要求的不同,可将大作文分为政论文、策论文、评文三类写作模式。

  在给定资料是正面的,或者正面为主的情况下,可选择政论文的写作模式。它是从政治高政策高度、行政高度的角度深刻认识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落实建议的文体。

  在给定资料是负面的,或者以问题为主,需要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选择策论文的写作模式。它是结合实际问题落实大政方针,主要写问题、原因、对策的文体。在正面材料和负面材料相当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

  在对典型观点、人物、事迹等进行评论的情况下,可选择评论文的写作模式。它是针对某一观点、措施进行分析评述的文体。评论必须有可评、所评之物,必须由具体问题引起评说,而且以议论为主,重在分析说理,这种文体最能体现考生的素质与能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申论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也不是一天能够积累起来的。仅凭借考场上的临场发挥显然不行,必须在长时间的备考中磨练,才能最终有所收获。备考申论大作文题要做到看、记、练三项。

  (1)看政治理论。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等相关资料,掌握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政策。

  (2)看主流媒体时政理论、热点和时评。主要看人民网、新华网的政治、经济、评论版,看完新闻或评论后要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个问题热点体系,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语感,避免考试看申论材料时有陌生感。

  (1)记政治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记忆,如“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包含哪些内容”等,这些需要重点记忆。

  (2)记热点、经典词句、关键语段。理解记忆,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从而规范自己的申论语言。

  部分考生长期使用电脑工作或游戏,习惯用键盘写文章,却根本不适应纸面写作,几乎是提笔忘字或者是字体潦草并且写字速度较慢。所以,备考申论写作就要从现在开始,练习拿笔在纸上写作。

  在实际的考试中,答案都要写在标准的答题卡上,有条件的考生平时练习时就可以模拟实考试的情况,将答案写在类似的答题卡上,规范自己的字体和写作习惯。这样会更加加容易适应试环境,不至于在真正考试时手忙脚乱。

  真题无论是命题,还是题目目的设置都很科学,所以,反复练习真题,试着从真题文章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是提高申论写作最有效的方法。

  部分考生每天都写一篇文章,然后就束之高阁。这样很难有效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可能是今天状态好、运气好就写得不错,明天状态不好就发挥得不好。真正想要实现大的提高,必须从备考开始,做到每写完一篇文章后就用心修改,从文章的立意、标题、首尾段、过渡段和对策的论述、语言的表达等多方面进行修改。修改后最好找几位水平高的考友或者对申论有研究的老师,请他们多提建议。自己给自己修改是很难发现问题的,毕竟旁观者清。

  平时备考时,把一些申论文章可能用到的经典语句和热点整理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背诵也是记忆和积累的好方法。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要将大作文写好,仅仅掌握一种方法、看一本申论教材、背通一部分名言警句是远远不够的,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读书,尤其是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图书。同时,应该用心去关注社会问题,用脑去思考社会问题,掌握分析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考好申论,同时提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达到这些要求的基础上 ,再联系具体的写作步骤,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