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优秀作文素材范文

优秀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来到了这里,做为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日后,不管是风流云散,互相怀念,还是,依然坚守,砥柱中流,都会在漫长的生命中留下清晰的烙印,因为这儿,有关青春。

  青春,就是这样,有理想,有迷茫,有奋斗,有彷徨,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是,正如李宗盛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时光不等人,青春不常有,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到了年迈的时候靠什么回忆?

  人,都喜易畏难,因为所做的事情越简单,无论是体力或是脑力,付出就会越少。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消耗越多,身体就越容易疲倦,所以人人都有惰性,这是本能,无可厚非。

  但是,屈从于自己本能的人永远不会成长为强者,因为本能只能保护你活着,却不会保证你能够活的精彩。

  苍松,栽在花盆里的,是盆景,扎在峭壁上的,才能成为风景,被人留驻于画,流传千古。

  精力有限,但是能力却无限,只有敢想敢做,努力突破自身的瓶颈,才会取得一番瞩目的成就。

  一个只上过三个月小学,被老师怀疑是低能儿童的人,如果告诉你,他的目标是改变世界,你会怎么想?

  一个出身普通家庭,参加了两次中考才考上一所普通的初中,参加了三次高考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的人,如果告诉你,他的目标是中国首富,你又会怎么想?

  毫无疑问,多数人会觉得是痴心妄想,甚至有些可笑,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比这两个人都强,尚且做不到,不敢想,这两人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可笑之极,好高骛远吗?

  但是,他们都做到了,一位是一生有着两千多项发明,其中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泡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爱迪生。

  另一位是缔造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业王国,阿里巴巴和淘宝,在2014年成为中国首富的马云。

  所以,勇敢的把“梦”做的高一些,虽然开始感觉遥不可及,但只要不停的去做,不放弃,梦想未必不会成真。

  以坚强得意志为刀,斩断本能的约束,以高远的目标为烛,照亮远航的迷雾,勇敢决绝的前行,不论赢输,方能无悔于青春。

  当生活不再一帆风顺的时候,越是颠沛流离越要风雨兼程,只有走过了这段艰难的路程,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平坦之路。

  因为专业比较冷门,萍没能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实习工作,只能先到离家不远的珠宝店做销售员。本来萍认为自己一个大学生应该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可以顺利度过实习期,拿到实习证明,然后再去找一份符合专业的正式工作。

  第一天上班,萍就后悔到这里工作了。因为她对这个行业一点儿都不了解,也不爱戴首饰,面对店内动辄上千上万的珠宝首饰了,她就紧张无措。虽然店长很耐心地教她一些基本知识,但是萍一时之间无法消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常常会出错,店长也渐渐失去了耐心,只要萍一出错就狠狠地批评她。同事们只是袖手旁观,谁也不同情萍这个新人。

  过了几天,店长组织了一次防盗演练。由一位同事扮演顾客,伺机偷取商品,其他同事轮流推销商品,发现对方有异样的时候要礼貌委婉地解决,不能让对方偷到东西。结果所有同事都顺利通过了演练,只有萍失败了。萍为之沮丧得睡不着。

  第二天,因为店里来了很多客人,店长不得不安排萍也去招待客人,千叮万嘱萍要小心顾客的小动作。萍小心翼翼地招待面前的每一位客人,紧盯着客人的每个动作。好不容易等店里的客人都离开了,萍紧绷的神经才得以放松。然而,店长在盘点时发现首饰的数目少了,肯定是被偷了,所有人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萍,觉得是她不尽责才会让小偷得手。萍百口莫辩,店长告诉她要么赔偿店里的损失,要么辞职。为了拿到实习证明,萍只能吃下这个亏。

  接下来的日子里,萍每天都战战兢兢,生怕再犯错,一天一天地数着实习期结束的日子。眼看还有两个星期就能结束了,店长却在这个时候解雇萍。萍黯然地离开,虽然说不上不舍,但毕竟在这个地方努力了一个多月,还是有些感情的,就这样结束真的让萍非常难过。

  没能拿到实习证明,萍只能再去找其他工作。这一次,她坚决不再找和珠宝销售相关的工作,她要重新开始。幸运的是,她找到了一份感兴趣的工作,而且老板愿意提前给她填好实习证明。直到过了实习期,萍依然留在岗位上,因为她觉得这才是适合她的地方,这个地方让她感受到温暖,生活变得充实且满足。

  生活越是颠沛流离越要风雨兼程,也许这一时的艰难是因为你选择了一条崎岖的道路,但你仍然要继续走下去,才能走上一条适合你的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要绝境逢生也要坚持到最后才有机会。不要放弃,艰难的时候总会过去的,等待你的会是你所期待的。生活总会在你历经艰辛之后给予你所想要的,让你继续前进。

  人生从来不是坦途,沿路的风景也不全是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在安谧恬静的午后,挫折伴随着苦难,有时会如同狂风裹挟着乌云,猝不及防间,从天际席卷而来,霎时,暴雨倾盆,满地狼藉。

  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与苦难,故作潇洒和豁达,以阿Q精神麻痹自己,是永远没有用处的逃避,该面对的,总要去面对, 它是人生当中摆在你面前的一道坎儿,你可以谦卑趴在坑底,忘记过去,可是你一辈子都会活在坑底,你也可以默默的积蓄力量,奋力起跳,跃过沟壑,从此迈向生活的新天地。

  铭记这些曾今带给你痛苦,摧毁你生活的磨难吧,知耻后勇,把这些耻辱感,化作的一记记辛辣而有力的鞭策,抽在我们的背上,打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砥砺奋进!

  那些轻飘飘的赞美和鼓励,不足以伴你远行,只有那融到血液里、刻到骨子上的羞耻和屈辱,才能最终化作不甘的仰天怒吼,激发你的血性与斗志,砸掉所有困住你的枷锁羁绊,甩掉所有华而不实的包袱行囊,用满腔的羞耻心和仅剩的微不足道,却不容亵渎的尊严,去做给别人看,更是做给自己看,证明自己不是弱者!

  俞敏洪曾说过,人活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每天吸收雨露阳光,却长不大的小草,人们可以踩过你,却不会怜悯你,因为人们根本没有看见你,一种是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很远的地方人们就可以看到,走进带给人荫凉,死后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我们普通人或许生来都是一颗小草,被人踩在土里,被石头压在身下,但这并不可怕,也不能将我们真正摧毁,知耻后勇,将这些苦难化作成长的养分,蜕变成一颗茁壮的树苗,破土而出,顶开巨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一如,承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卧薪尝胆的勾践,北海牧羊的苏武,遭遇宫刑的司马迁。

  5.缺乏“桥梁”型,即懂得分析素材,但分析后不知将素材与文章的主观点有效链接。

  6.雾里看花型,即时隐时现地出现几句主观点句,给阅卷老师“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如2015年天津卷以“范儿”为话题的材料作文,考生可将话题做如下变形:《范儿,一个时代的标签》《范儿,个性的展现》《青春有范儿》......

  如2015年课标卷II对“风采”的论述,考生可紧扣“风采”这个关键词拟出以下题目:《成就他人的风采》《自己的风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采》......

  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置于显微镜下,竟变成了凹凸不平结构的无色翅膀。【从结果的角度切入】原来,是因为光线的照射才使其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是一片虚像。原来是光线的折射让你眼花缭乱。【从原因的角度分析试题材料】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探索,让你认清本质。【一针见血地亮出观点】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引用名言开头】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分析试题材料】所以,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一针见血地亮出观点】

  智慧是石,可以擦出希望之火;智慧是火,可以点亮希望之灯;智慧是灯,可以照亮生活之路;智慧是路,引你从黑夜走向黎明。【排比造势】所以,秀出你的智慧,人生因智慧而精彩!【一针见血地亮出观点】

  用小标题呈现主观点就是将主观点分解成几个小分论点,并将其作为小标题或单独成段或放在本论部分每一段的段首,从而使文章的主观点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给阅卷老师的视觉和心理产生极强的冲击力。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必离不开论据,而对论据又必少不了分析,所以考生在分析论据时一定要将素材与主观点有机结合,搭建起素材与主观点之间的“桥梁”,让论据与主观点达到完美地统一。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蜀有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躬耕于南阳,不争虚名于诸侯。然而一代名主刘玄德恭敬相邀,三请两拒,传为美谈。如果他不是卧龙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个帝王会甘心低头细语呢?羽扇纶巾间的豪情胆识是其吸引刘备的法宝。修心如莲,孔明静候。以兼济天下之大才赢得生前身后名。姜子牙垂钓言:“愿者上钩。”八十高龄遇文王。可见,世人渴求的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缘。内在价值的升华才是一个人得到赞赏的根源。

  以上示例,考生均采取的是“论据+分析+扣题句”的形式写作,此法不仅丰富文章内容,说理深刻,而且能明确地呈现主观点,可谓一箭三雕,堪称完美至极。

  妙语作结,结尾点睛。这样的写法在结构上能让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呈现出紧凑之美;在内容上既能清晰地呈现主观点,又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的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了科技,虽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记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我们才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呵护脚下的这片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使得语文教学不再是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更多是培养学生对文字与语言的把握运用能力,而作文写作就是运用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语文教育与语文运用结合起来、将语文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扩展学生的词汇把握能力词汇是语文作文的基石,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的词汇积累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应该积极提高学生对重点词汇、高频词汇、基础词汇的积累量,另一方面应该做好相关词汇的理解教育,避免学生错用词汇、乱用词汇、不恰当用词汇等情况的出现,避免学生出现词汇错误。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语感、语境把握能力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扩展,尤其是应该积极提高学生的对语言、语境、语感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准确性,可以酌情引导学生进行普通话朗读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发音准确性,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积累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3、提高对学生写作技巧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老师还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的理论教学工作,尤其是应该积极做好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尤其是应该提高学生对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文体格式与要求的培训,提高学生对文体结构以及主要写作方法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写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写作,尤其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写日记的习惯,尤其是应该做好日常小事、生活感悟、名家名句的记录与运用,提高学生自身独有的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写作积极性与有效性,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性的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文章以及时事热点的了解与理解,尤其是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评论性短文写作或者口头点评,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时事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扩展,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3、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尤其是阅读优秀作文、优秀文学作品、名著名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式阅读,尤其是应该积极阅读优秀作文、优秀文学作品、名著名篇。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优秀作文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词汇运用等方面的积累,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把握与运用能力,优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词汇运用以及表达技巧。

  1、建立起学生日常写作的考核制度,重点在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考核老师应该积极建立起学生的日常写作的考核制度,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写作数量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写作质量的考核与扩展,应该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考核上,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积极主动又高效有用,全面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写作能力考核。

  2、加强学生的评价考核,尤其是加强奖励机制建设以及择优选择机制建设老师还应该积极建立起学生的作文评价机制,尤其是应该建立起学生初中阶段的全过程作文考核制度,实行积分制或是扣分制。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写作的奖励机制与优秀作文的选择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提高对学生写作能力以及写作质量的奖励,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选择出优秀的作文进行相互之间的学习与讨论,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学习以及相互借鉴的学习氛围。同时在选择优秀作文以及奖励评选时,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自评、自选、自学,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还应该让学生养成日常写作与阅读的习惯,一方面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积极建立起学生作文的考核机制,提高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同时还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隐私保护,让作文写作成为学生真正的兴趣。

  [2]黄建玲《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探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

  [3]龚晓萍《冷静写作突破自我——高考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

  作文教学,简单地划分,大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无为派,平常都没怎么进行作文教学,只是布置作文题目交由学生去写,就了事了。更有甚者,作文压根就没有布置学生去写。一种是读书派,强调多读多看,“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种是技法派,教学上作文技法一套加一套。

  无为派,因教师的无为,导致学生的难为、不为,素材选取、作文扣题、技法运用等,学生脑子里连意识都还没有闪现。读书派,或多或少地带动学生对“文章”的见识,带动学生对“作文”的感悟,但因为教师引导不足、教学相长不足,对“文章”的见识也好,对“作文”的感悟也罢,多半依赖学生自主程度与感悟程度。技法派,过于看重技法,忽略作文能力是习得性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此外,技法派或许没有意识到,五花八门的这法那法,只是你或者理论家的感悟、概括,而不是学生的感悟、认识,如此相当多的技法学生学不来用不了,是不是情有可原、不言而喻呢?

  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学应该既促进学生对“文”的学习,又引导学生对“作”的实践。那么,既促进学生“学文”,又引导学生“习作”,从而带动学生在作文上、在素材的选取与表达上兼而得之,获得师生相长、教学双赢,教学上有没有这样一种便利的教学策略呢?

  综观自然科学发展,无一不有这样一个鲜明特性――产生问题,探索问题,科学发展。说绝对一点,驱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前进,是一个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并且“表达”出来、“表达”精彩,是否可以以“问题驱动”“衔接”它们呢?可不可以将“问题驱动”作为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呢?回答是:可以。

  素材,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它来源于生活实际,未经总括,未经提炼。在作文中,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且如何把选好的作文素材表达出来,甚至精彩地表达出来,向佳作学习,无疑是效率较高的一种方法。这方面,古今中外,范例比比。可问题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佳作,并且学习选材与学习表达有效衔接起来呢?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带着问题学习,这样的学习更有驱动性,更有利于教与学的齐头并进。

  如2014年中考湖北黄冈一考生佳作《成长路上,有你真好》,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问与思:第一,作者想表现什么:表现母爱。第二,文章写什么:整体内容方面,文章以一天之内作时间点,母亲为我清晨准备白开水,夏日午后准备绿豆汤,夜晚准备热牛奶。局部段落方面,写了阳光射进玻璃杯,铺垫出白开水淡而有味(目的是什么)。写了母亲关心我的热,引出冰凉的绿豆汤。写了做练习题焦躁,引出母亲的鼓励。第三,用什么写法表达:用景物描写写清晨阳光,用语言描写母亲的关切与鼓励。

  在表现什么、写什么、用什么写法三大问题的驱动下,这样梳理一番,是不是感觉到表现母爱的选材更具体可感?是不是感觉到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不难?是不是还感觉到,把选好的作文素材表达成文,不再那么无从着手、下笔无言?本着追求简单有效,遇到心仪的优秀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带着问题学习一番,从而把选材学习与语言表达学习连接起来。

  高分作文常常这样:同样的立意,独特的选材;同样的素材,独特的立意或独特的写法、结构。概而言之,作文要时时想着创新,想着创新立意、创新内容、创新表达。但无可否认,作文创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会学会,也要大容量地学习,带着问题驱动学习。

  如2014年中考湖南益阳一考生佳作《我与书卷有个约定》(作文题目是“我与 ?摇 ?摇有个约定”),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问与思:第一,创新在哪:作者写“与书卷有个约定”,内容震撼。第二,文章写什么:先写“书如老友,邀我同游上下五千年”,然后写“书如老友,让我明白人生真谛”,最后抒情点题:“书卷啊,还记得我们的约定?这一生,我只愿与你长相厮守,永远犹如一对老友。席地而坐,一手香茗,一手书卷,我便拥有了整个世界。”第三,用什么写法表达:文章主要用了排比、引用。第一部分,写了与《诗经》、屈原、曹操、李白、李煜、李清照同游上下五千年。第二部分,写了简・爱、林黛玉、思嘉、鲁迅、骄兵必败、陶渊明启悟,明白了人生真谛。第四,联想到什么:与交警有个约定,以他们的文明执法表现对文明的呼唤、对守法的呼唤,以他们的身体状况与感受表现环保的迫切,以他们日复一日的一样的工作表现世界因平凡而有序、祥和……与诸葛亮有个约定,学他广纳建议,学他不妄自菲薄,学他公正严明,学他善于识人,学他尽职尽责,学他临危授命用挑重担……

  在创新在哪、写什么、用什么写法、联想到什么四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优秀作文创新选材的学习不再蜻蜓点水,而是多了一个心眼,多了一种思考。这样的学习日积月累,那么,创新选材就不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作文的教学与学习,最终目的是达到叶圣陶所提倡的“自能作文”境界。自能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自能选材、自能表达。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作文要么想不到,要么想到却不能表达出来。如此,如何兼顾自主选材、自主表达呢?问题驱动。如《说说我自己》作文教学,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后,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期达成。

  问题驱动选材:为什么说说我自己?从谁的角度说说我自己?我自己是谁?什么时候说说我自己?向谁说说我自己?说说我自己什么?在哪里说说我自己?

  1.淮安具有极为丰厚的地方乡土教育资源,可供师生在作文的教与学中来开发和利用。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是开国总理的故乡,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雄豪杰辈出、名胜古迹众多;这里是也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是运河之都,吴越雅韵、楚汉雄风交相辉映,这些得天独厚的乡土教育资源都可开发和利用为作文教与学的资源。

  2.楚州实验小学具有较为优秀的语文教学师资队伍,许多教师具有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能力。

  楚州实验小学是江苏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具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语文教学师资队伍更为优秀。以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科研教师、淮安市十项全能标兵、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为主体的语文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语文学科教育科研能力。可以说完全具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能力。

  3.新课改为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烈地呼唤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正呼应了新课改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强烈呼唤。

  1.探索小学习作教学中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途径,对于强化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2.提高师生在作文教与学中的人文素养、文化修养,对于开拓师生作文教学智慧,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1.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强作文教学育人功能,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人的发展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对于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语文学科建设以及特色学校创建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拓宽小学生习作选材的广阔视野,激发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浓厚兴趣,培养小学生具有相应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提高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基本语文素养;丰富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多样化题材,培养小学生热爱写作的语文情感,提高小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母语的人文素养;发展小学生的习作思维,培养小学生认识事物、收集整理资料、处理运用并有效进行文从字顺、表达真情实感的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生命成长中人的全面发展,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写作能力基础。

  提高语文教师从事习作教学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增强学校发展、培养教科研师资团队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并引领教师真正地从开发和利用教科书的教育学走向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资源的教育学,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索新路,并为其他学科、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有益的经验。

  以开发和利用本地乡土教育资源为载体,以组织和引领师生从本地丰厚的乡土教育资源中汲取写作教与学的素材,激发师生热爱写作教与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和提高师生写作教与学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练习写作的水平、能力和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水平、能力为主要内容。

  1.行动研究法。即组织和引导师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大学校中去参观访问、考察,收集作文素材,包括节假日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去旅游等活动中随时随地地参观、考察、收集写作素材,进行书面表达。

  2.文献法。即通过对本地乡土教育资源的收集、筛选、整理、编写等开发和利用,为师生的写作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写作参考资料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乡土文化母乳的滋养。

  3.总结法。即通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阶段总结、结题总结、展示成果、评审论证等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的系统总结和全面总结,并进行理论概括和论证,形成研究报告、教师优秀论文集和学生优秀作文选等直接的和间接的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对介绍淮安、研究淮安,反映淮安历史、党史、文史、文物古迹、建设成就、衣食住行、诗文作品、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书刊书面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收听收看、收集广播、电视、影视、网络等视听影视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实地考察、调查走访、旅游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资料的采集整理,收集到了大量的乡土教育资源资料,并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课题主持人编著了《壮丽淮安》等乡土教育资源成果集,供研究班师生在作文教与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使用。

  通过对小学习作教学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引导和组织师生、发动家长参与广泛收集、系统编写乡土教育资源资料,引导和组织师生、家长参加调查访问、考察参观、旅游观光等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现场指导学生收集记录整理写作素材,将课堂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进行指导运用于写作实践,较好地将作文教学置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维度的交叉点上,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初步探索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即以学校教育中的作文课堂进行写法指导的国家课程为中心,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家长协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体对作文教学中的乡土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较好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整合、对接,统一到作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上来,这对于作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探索出了一条可行性的方法和创新途径,对于作文学科的课程建设和其他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强化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无疑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师生在作文教与学中的人文素养、文化修养与教学智慧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通过对小学习作教学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让师生有更多的时间有目的地在自然大环境中和社会大学校里以及人文大背景下的广阔天地里认知和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文教学,达到有效训练,不仅有利于师生作文教与学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而且更有利于开阔师生的文化视野,有利于拓宽师生的知识空间,有利于启迪师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陶冶师生的人文情怀,较好地培养了师生以热爱家乡为起点的爱国主义人文素养和提高了师生以作文教与学为重点的亲近母语文化修养。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班师生于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在诸多报刊上发表和获奖的几十篇论文、教学案例以及研究班学生的作文簿、优秀作文集等数以千篇的学生作文等都是有力的佐证,师生的人文素养、文化修养、教学智慧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可从中窥见其一斑。

  1.直接的实践成果。本课题研究最直接的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发表和获奖的教师优秀论文、课例和学生的优秀作文集等之中,编印成集的就有《壮丽淮安·教育课程》、《结题报告、优秀论文、教学课例集》、《学生优秀作文集》、《研究班资料集》和《研究班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数十本,以及先后两次在《同学少年》报出版了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3个专版等。有关集中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专著出版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之中。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我认为要想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心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主要应从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条件。”叶圣陶先生也在他的《语文教学三十韵》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一使学生之切”“一使学生乐其业”。这句韵语十分透彻地说明了作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因为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趣色彩的意向活动。实践证明,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歩。写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写作活动有兴趣,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一些现象,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思想的水平,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作文,因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进入一种“我想写”“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写作过程看成是创造性的劳动,鼓励学生写作文时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写想写的、熟悉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即没有写作题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的积累,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来自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来自广泛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了让生活的泉水不断地流向学生的笔端,笔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现象,了解社会生活。同时,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文库。这样,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他们热爱生活的兴趣和写作兴趣都得到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既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可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春游、野炊、做游戏、植树造林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他们做得投入,玩得开心,让写作与伴随活动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时让学生把活动经过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和感受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学生乐而好学,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被动完成变成主动参与,使学生耳目一新,乐于接受,乐于完成,又激发了写作兴趣。

  写作文时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而自己的心里话就应当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目前,在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文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好,也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感染人,在考试中难以获高分,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写作兴趣。

  评价和修改作文很重要,特别是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作文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改革评价方法很重要。1. 评价要温和、善意,以多鼓励为主。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创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兴趣。2. 评价标准要多元化。教师对全班的几十篇作文不能做统一要求,实行标准多元化。对那些视作文为一件痛苦事的同学,只要他的作文写真话,抒真情,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断,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以此增强其自信心。3. 批改方法要活,可采取小组互批互改,同桌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等多种形式批改作文。这不仅可以达到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目的,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同时,在参与评改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说出自己有创见性的意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对已经获得一定成就的事情容易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会不断发展,形成某种爱好和能力。如果经过努力有了进步和提高,也会非常喜悦,并且信心增强,今后会更加努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表现自己的成就创造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比如:作文评讲课上当众朗读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班级中开设优秀作文园地;把优秀作文编辑成月刊、班刊、校刊;推荐优秀作文投向报纸杂志;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给别人欣赏,就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写作文就成为一种爱好、一种力量。同时,其他的同学也会努力学、去写,争取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被“发表”。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在不断取得成功的欢乐气氛中,激发和强化写好作文的内在动机,真正从“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的轨道上来,变被动为主动,这时,他们不再把作文当作一种苦恼,而是成为一种生活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而目前我国高中学生对作文课有着普遍的反感心理,究其原因,这跟教师的教学策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融入新的理念,设计出高效高质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目前我国高中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多、收效少,教师在教学中的付出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一些教师对于高中作文教学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缺乏有效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无序性、非计划性的问题,教学活动较为简单,学生在写作上花掉了很多时间,但是仍然感受不到作文的乐趣,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目前70%的学生对作文课不敢兴趣,有20%的学生在写作时感觉力不从心,缺乏作文素材,而75%的学生运用的素材基本雷同,缺乏新意。此外,大部分学生对作文议论层次不清楚、结构混乱,不会对论据展开分析说理。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关系。虽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因素则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在作文课上成就感不足,使得学生缺乏对作文课的积极性,产生厌烦心理。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素材越多,在写作时越能有内容可写,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写作出来的文章就一定不会很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布置一定量的阅读内容,学生通过大量书籍的阅读,能够从中自觉的吸取一些丰富的素材,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释放学习压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而学习作家组织语言、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过对优美词句、段落的摘录,潜移默化中就会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开设读书角等,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逐渐积累阅读素材。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得有效信息,让学生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有益的节目中积累素材,借鉴网络文章的优点,多种渠道来积累作文素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提倡自由写作,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写作,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从个人特长出发进行写作,从而增加写作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秀词句、段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也要尽量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而给出提升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通过优秀作文展的方式张贴优秀作文,学生间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融会贯通能力就是引导学生系统的整理写作素材,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将写作话题与写作素材结合在一起。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头脑中有很多素材,但是不知道如何与题目联系在一起,照搬素材,与话题结合生硬死板。教师要指导学生定期整理自己头脑中积累的素材,将素材进行分类分析,熟读精读,用自己的思维和方式将素材内容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积累素材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在历史课中学习的故事、政治中学到的时事等,都可以与写作话题相结合,巧妙的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从而增加作文的亮点,提高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运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来形成一套适合于学生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多练习、多积累,给予学生写作的充分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达到高中作文教学的目的。

  [1]陈 琪.高中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0(10):123-125.

  改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一直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作文教学也要随之做相应的改变,以便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种一两天就能掌握写作技巧,写出好作文的想法是天方夜谭。针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曾多次与同仁们探讨,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总结出“广泛阅读激发兴趣观察比较激励创新”四步作文教学法,收到了较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各自写作实际,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初步的写作兴趣,了解基本写作技巧。其次,让学生深入生活,丰富阅历,掌握写作素材,为写作打基础。第三,观察比较、下海实践,走出写作模仿中的“雷同”误区。第四,表扬激励,激发学生写作创新的火花。具体做法如下:

  本年度,我教授的是初一新生,我明白必须做好初中作文与小学作文的衔接,我不是急三火四地让学生写作文,而是要求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广泛阅读,同时,选一些上几届学生的优秀作文和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读后给学生评论、点拨一番,打消学生怕写作文的念头,让学生坚信只要肯下功夫,坚持按照老师的写作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自己写出好文章犹如囊中取物一般,并不是什么难事。

  经过鼓励、鞭策,学生作文热情高涨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还不急于让学生写作文,而是让他们先抄作文。

  教师对学生所抄的文章应以课标为指针,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确定抄写的重点。有记叙文,写景状物文,托物言志文。所抄文章的内容要有时代气息,反映的是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或者家庭生活。这样积累了一段时间后,我要求学生不仅仅限于抄,还要求他们找出所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说出这些句子好在哪里,或者试着写几句

  读后感。通过学生抄优秀文章,写评语练习,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与语文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系很大。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原材料,我亲自率领学生投入生活,积累材料。积极引导学生接触沸腾的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命题,引导他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让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耳闻目睹的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人间这部书,那么不难发现学生生活并不单调枯燥,应当说还是丰富多彩的。

  一位名家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并逐一分类,是观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分类可以按文体分、结构分、作用分。要特别注意分析材料的“一材多用”和“多材一用”,这样,可以使所掌握的材料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例如,学生观察了“打雪仗”的情景,既可以用来记一次活动,也可以用来写记人的文章,还可以作为景物描写的对象来描写。这样,通过分析比较,所观察的材料对于学生的作文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既要掌握事物的真实情况,又要认识其本质特征。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提倡写“下水文”,不应该“君子动口不动手”。我们不应只回答学生“应该怎样写”的问题,而应尽量从实践上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写”。身教重于言教,经常动笔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老师,学生就会佩服你,觉得你真有两下子。这样,榜样的示范、导向作用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写作兴趣。

  文学起源于生活,然而学写作文常常发轫于模仿,小到仿词造句,大到仿写段落、仿写文章。教材上的课文,是学生读写的例子,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课文结构自己的文章。学生的模仿,起初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模仿起来也是十分生硬,有堆砌之感,有顾头不顾尾的情况,甚至会成段地照抄。这些情况开始是好现象,是学生学习的初步奋起阶段,后来学生的作文会出现“雷同”的毛病。无论题材、主题、还是结构形式、表现手法,都会闯入“雷同”的误区。帮助学生走出这个误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多看多练培养较强的联想力,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通过仔细比较,选择有自我个性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思想内容的充分真实来避免雷同,唯有真实才是活生生的“这一个”;还可以利用逆向思维,通过求异尽量写出自己的新意来,给读者新的印象。同时,借鉴抄写文章提供的文章形式,指导学生打开材料贮存的宝库,“旧瓶子装新酒”,写出

  “诚实的自己的话”,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即使一般写作水平的学生也能写出惊人之作。

  作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不会矫揉造作,无病。学生的作文应当跳动着青春的脉搏,富有时代气息、时代色彩。同时,对学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不求全责备,坚持激励鼓舞,尽量挖掘积极因素,多方赞赏,极力保护他们练写的积极性。每次交作文前,我都安排时间让学生互相传阅,取长补短,启发他们尊重自己和别人的写作成果。传阅时,同学间互相改正错别字,修改病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同学间互相磋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写作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写作所特有的责任感。

  作文讲评时,我热情地向学生推荐优秀作文,我也注意找出较好的一段文字,一个语句,甚至是一个词语,给以肯定,多表扬、多鼓励,以消除习作者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举例子来说吧,有的作文开头就是华丽丽的排比,天空如何,大海如何,阳光如何……境界阔远,看起来文采也的确不错。但下一段就露了马脚,风格陡转,陷入鸡零狗碎之中,素材陈旧,给人尝了馊饭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把最先品尝的那段也一起吐出来。这种组装式的作文,表面上好看,其实就是着了一件花衣裳的稻草人,里面都是草料,没什么意思。

  有的作文板起面孔说话,严肃认真,讲一些又不中听又不好看的大道理,真有些像“裹脚布”,又臭又长。比如,文中不停地唠叨人生之路要如何去走,面对荆棘和曲折,如何去克服困难,坚定信心等等,看得我头皮发麻。如小鸟一般还没出巢呢,就开始发表人生宏论,着实把我们这些经历了工作和生活阵痛的人吓得不轻。有人说,没有体验的人生都是肤浅的,这是有道理的。我们要谈人生,就结合自身情况来谈,说说自己的喜怒哀乐,闲情逸致,这比什么都实在,不要去当别人的人生导师。什么?考场要求“深刻”点?拜托,这不叫深刻,这是伪深刻啊!就说走路的问题,在我看来,最困难的路不是曲折荆棘的路,而是那种笔直顺利得没有悬念让人空白麻木的路。这种路十年如一日,平坦单调,更是乏味,但很多人并不觉得,并以此为乐,长久以往,人生就像这路一样乏味了。有的人生不就是这样么?深刻要有体验和认识做底子,重复说正确无用的大道理一点也不深刻。

  还有的作文远离现实生活,唯美得不食人间烟火。玩文字也不是不可以,能玩也是一种水准,但千万拜托要尊重常识。秋天的花搬到春天开放,绵绵细雨也能在窗户上打出啪啪声,泪水蒙胧中还能看见母亲头上的白发,月亮很好的夜晚可以数星星……很多这样让人疯狂的“想法”,让我怎么爱这样的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