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时间:

  今年来,市人社局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聚焦稳就业、可持续、强支撑、促和谐、优服务,统筹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标任务按序时完成。

  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14139人,其中长江镇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新增用工7154人,首次来如就业550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816人,创业带动就业60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5%,控制在2%以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12391人,其中居保转企保325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28.51万人。引进高校毕业生2165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和高级职称以上人才78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765人,新增专业技术人员数为294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29人;受理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202件,劳动仲裁363件,按期结案率100%。

  1.强化精准对接。一是丰富招聘方式,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万人次;每月开展“带岗直播”活动,每场平均吸引3万人次参与;线下组织“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1场,促成就业800多人;推动镇级招聘会5场,促成就业1000多人;3月以来,实体市场恢复招聘,每周两场。二是拓宽用工渠道,做到“外引内培”相结合。组织需求企业赴洋县、云南、山西等劳务基地开展用工招聘,组织200家次企业参加西安、徐州、盐城、连云港、扬州、淮安等地校园招聘;加强校企合作对接,深入企业开展培训宣传,鼓励企业开展“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新型学徒制661人。三是加强就业援助,做到“帮服兜底”相结合。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以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事业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实名制登记和就业服务,累计登记6159人,采集适合岗位2960个,开展岗位推荐5437人,电线名失业人员,对年龄偏大、无职业技能的人员进行公益性岗位安置,共安置377人。

  2.强化政策落实。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引导外省员工留如过春节、促进节后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增加留如过节补贴、返岗交通补贴等,推动员工加快返岗、企业复工复产,累计完成658家企业4796人留如补贴审核,169家企业1251人返如补贴审核;发放“以工代训”补贴2175万元。。二是落实各项就业补助政策,发放3826名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384.58万元;发放193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社保补贴75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431万元,失业补助金399.6万元。三是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7人共计690万元。

  一是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全面摸排我市参保适龄对象,做到社保扩面更精准;制订考核办法、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社保扩面工作动员会,强化工作合力。城乡居保超序时推进,已完成全年任务,为10700名困难群众办理代缴,19935人办理待遇领取,做到参保、缴费、领取3个100%,。二是全面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助保贷款”项目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两个机制”落实到位。三是全面落实各项社保待遇。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11”连调,由每人每月170元增至184元,上半年发放4.36亿元;发放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55196人次,养老金支出12.18亿元,对全市90岁以上退休人员进行了新春慰问;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办理工伤案件615件,调解疑难工伤案件31件。四是全面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坚持网上实施监管,办理系统预警21人次;落实省、市部署,开展基金风险安全评估;完成2020年基金审计,追回资金34.66万元。

  一是人事工资管理更加规范。完成人事考试项目15项,服务考生14975人次,考试安全率100%。全市招聘事业单位428人(教师339人);完成各单位岗位变动核准2000多人次;严格做好2020年度事业单位工资年报布置、审核、汇总及上报工作。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调研,联系对接省内外输送毕业生来如较多的高校,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人社部“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启动计划”项目1个;省级“双创人才”项目1个;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乡土人才”示范大师工作室1个。三是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平台。推进技工学校做大做强,与长江镇富港集团合作,共建“沿江安全培训基地”,培训300人;与日达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职工岗前培训平台,已完成首期240人的岗前培训申报。科学谋划技师学院创建工作,方案已通过常委会审定。

  加强劳动法规政策宣讲,扎实开展“仲裁服务月”“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

  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动态掌握信息,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从源头端减少重大劳资纠纷的发生;开展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调查、季度人工成本监测,开展企业薪酬调查,抽取部级企业66家、省级企业48家。加快建设工资支付预警平台建设,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工资支付”责任,推动根治欠薪工作全领域全行业治理,国家欠薪平台流转线%。持续推动案前基层调裁对接制度,有效发挥基层调解作用,督促和指导用人单位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促进企业劳动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推进省一体化平台上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梳理经办服务事项,优化业务流程,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社保卡业务已全部上线。二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开辟“企业一站式”窗口,增设“重大项目服务专窗”,进一步下放业务权限给基层,推进“全城通办”;“12333”呼入36313个,满意率96.5%。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开展“政风行风热线直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高标准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两代一委员”交办单;妥善处置信访难题,化解矛盾。四是持续推进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丰富活动形式,推出“知党史、颂党恩”主题快闪,被“学习强国”录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创新实施“人社服务千企行”活动;组织全系统人员参加人社“练兵比武”,10名选手通过多轮选拔,代表如皋参加全省初选。

  一是企业“招聘难”现象突出。本地劳动力不断减少,企业薪资待遇、文化环境、周边配套的相对不足,加之省外人力资源大省劳务输出的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成本大幅提高,企业招聘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社保扩面难度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险人数增量收窄,然而今年社保扩面任务重,特别是居民养老保险转职工养老保险,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完成情况不理想。三是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新业态发展迅速,大量非标准劳动关系涌现,劳资矛盾因素增多,呈现出复杂化、群体化的新特点,劳动关系协调处置难度加大。

  (一)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就业空间。一是稳市场主体,巩固“三位一体”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延续落实企业稳岗返还、降低社保费率、以工代训补贴等惠企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二是扩就业渠道。丰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功能,打造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等供需对接平台,精心组织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精准对接匹配。三是创就业新态。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拓展创业就业空间,完善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深入挖掘优秀创业项目,组织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四是保重点群体。突出高校毕业生,持续推进就业启航、创业引领、青年见习、基层成长等计划。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加大政策性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失业形势监测预警,紧盯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准确评估就业形势变化和风险隐患。五是提就业质量。继续开展“技能提升质量年”活动,围绕如皋产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行订单式、套餐式等新型多元培训方式,持续开展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提升培训层次和质量,培养更多高质量技能人才。

  (二)织密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一是推动社保制度改革落地。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健全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二是推动社会保险全民覆盖。进一步实施精准扩面,确保完成全年任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和养老保险“助保贷款”,提高社保参保缴费率。三是推动保障水平合理提高。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引导城乡居民合理选择缴费档次,多渠道多层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四是推动监督体系迅速构建。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定期开展社保基金运行分析,加大网上监管系统预警处置力度,进一步完善经办机构稽查内审和对镇(区、街道)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督查指导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以基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以“聚而用、培而优”为导向,努力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搭建好“政校企就业联盟”平台,充分发挥三方力量在高校毕业生培养、配置和使用中的协同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招聘,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苏北地区高校的对接,组织好暑期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重点做好人才服务,引进紧缺人才,及时兑现各级各类项目配套资助和人才津补贴。二是优化人才载体服务。深入开展技师学院创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教师队伍,按照既定方案年底前完成与第一中专的合并。三是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培养乡土人才;围绕“高精尖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做好中国江苏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在赛盆景制作项目的赛制工作。

  (四)健全规范人事机制。进一步规范奖励表彰工作。加大事业人员“选培管用”力度,依法规范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工作。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人员的用工管理。加强考务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控,以优质服务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加强人事考试命题研究,深化命题阅卷专家和监巡考队伍建设,确保考试安全率100%。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全面贯彻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针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送政策、送培训、送指导、促和谐。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重点矛盾隐患的摸排调查和监测分析。根据省市统一部署,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发布人工成本信息、部分职位工资指导价位及工资增长指导线。二是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健健全仲裁办案全流程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推进裁审对接,强化联动配合,发挥多部门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合力。持续推动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打造专业基层调解员队伍。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深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欠薪问题整治。加快工资支付监控预警信息系统上线进程,着力打造市场主体负责、政府部门监管、属地排查化解、整体联动的一体化治欠模式

  (六)打造满意人社服务。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以全省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落实“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进一步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制定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推进日常业务“就近办、一门办、一窗办、一网办”。二是深入推进“满意人社”建设。继续开展“窗口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强日常评比考核和监督检查,按省标准完善推进综合柜员制经办运行,促进窗口服务做到用语礼貌规范,服务态度热情,业务办理高效。三是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系统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开展全方位、多维度惠民政策宣传,放大政策效应,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开展重点疑难问题和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坚持信访维稳形势定期分析研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