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作文三国 01】立意和选材的重要性

【作文三国 01】立意和选材的重要性

时间:

  刘备从小就是个大忽悠,家门口两米多高的树也能忽悠成自己的车驾,终于忽悠来一个刘皇叔的称号。

  这三位大佬可以看作从小立志的典范,最后殊途同归,成为三分天下的一方之主。(感兴趣可以参考文后附录)

  选材相当于立志后的发展路径,根据自己的所知所长筛选运用,为正式写作做准备。

  立意,就是你的文章要表达什么,也叫主题、主旨、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选材、结构、行文,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和追求,就很难取得大的成就;一篇文章如果立意不明确,就会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必须清楚、明确。并且全篇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写,不能东拉西扯,随意变换立场。

  比如要写2020年的不平凡,就紧紧抓住2020年这个时间,体现不平凡的特点。

  比如写人,不能停留在“他做了什么事”,而要体现出“他为什么作这些事”。写事,不能停留在叙述事件的过程,而要关注到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中心思想要挖掘新意,不能总是人云亦云,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可以用从局部到整体、从小中见大的方法来挖掘新颖的立意。

  中心思想不能离开素材而独立存在,要使文章中心突出,言之有物,就要精心选择素材。

  素材服务于中心思想,观点和素材要统一。能为中心服务的素材就选用,与主题无关的的素材,再好也不能选用。

  素材和中心是统一的整体,如果素材为不合逻辑地虚构而成,就起不到体现中心思想的作用;素材过于老套,也没办法让中心思想使人信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选取自己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事情,并尽可能照顾到素材的新颖性,选取别人没用过的事件,或者在事件中产生新的感悟和体会。

  要选取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典型性素材,并处理好详略。把跟中心高度相关的素材,写得详尽、具体;跟主题关系不大但为了照顾全局又不可或缺的材料,写得简略、概括。

  曹操出生于宦官家庭,祖父曹腾,曾任汉桓帝的中常侍大长秋(皇帝的贴身宦官首领),封费亭侯。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这就解释了宦官家庭为什么会有后代的问题),曾任太尉。

  官三代曹操,喜欢飞鹰走狗(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游荡无度、行为放荡不羁,被断定为没什么出息,属于不务正业那一挂的。

  他有个叔叔看不下去了,几次跟曹嵩告状。曹操很不爽,就想办法收拾这个爱管闲事儿的叔叔:

  有一次在路上遇见叔叔,他仰面摔倒在地,口吐白沫,叔叔吓了一跳问他是怎么了,他说:“突然中了恶风。”(类似羊癫疯)叔叔赶紧跑去告诉曹嵩,曹嵩大惊赶来,却看见曹操一切正常。曹嵩问:“叔叔说你中风,这是搞错了吗?”曹操回答:“我本来没中风,因为不招叔叔喜欢,他就这么说我。”曹嵩开始疑心,以后,曹操的叔叔再告曹操的状,曹嵩就不信了,曹操于是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游荡了。

  熊孩子曹操并没有一直游荡下去,二十岁时,他出来做官,风格十分硬朗,属于“纪律严明,秉公执法,不管是谁,违法就打”的类型。

  他刚当上洛阳(当时的京城,后董卓作乱,迁献帝入长安。)北部尉时,就造了几十枚五色棒,挂在县门两侧,有违反禁令的,即使是世族豪强,也一律棍棒伺候。

  有一次,汉灵帝最喜欢的宦官蹇硕的叔叔,晚上出去浪(宋朝以前实行宵禁制度,晚上是不能出门的。)被曹操抓住打死了,于是谁也不敢犯法了。

  宦官们都觉得曹操很讨厌,又拿他没什么办法,就一起称赞他,给他升官为顿丘令。(只要别留在洛阳,升到哪儿都行。)

  后来一路升到济南国相,始终保持着法纪严明的一贯风格,让贪赃枉法的官吏们很难受。终于得罪了不少人,他怕招来家祸,就辞官回乡了。在家乡,他筑造精舍,秋夏读书,冬春射猎,过了几年隐居的生活。

  后来,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才又出来做官,征讨黄巾军。之后董卓作乱,曹操趁机建立起自己的武装,逐渐成长为三分天下的魏武帝。

  据史料记载,曹操小时候虽然顽皮,但是却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抄集各家兵法,取名叫《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而且他武艺高强,艺高人胆大,谁也害不了他。

  他曾经跑去问以识人闻名的许劭:“你看我是什么样的人?”许劭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大意是说:清平盛世你是有才能的大臣,乱世之下你是奸诈的枭雄。)曹操很开心的大笑。

  对三国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刘皇叔的大名如雷贯耳,但是他小时候其实是跟妈妈卖草鞋为生的苦孩子。

  刘皇叔的称号,来源于刘备的家谱,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后了多少代呢?大约是十四代左右(只比八竿子打不着稍微好一点点)。祖父作过县令,父亲很早就死了,刘备从小跟妈妈靠卖草鞋织草席为生。

  有一句话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刘备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从小就丝毫不把“穷”当作阻碍,始终如一地拿王族后代的身份到处忽悠。

  他家院子里有棵五丈(2米多,好像也没多高……)多的桑树,远远望去枝叶重叠好像小车盖,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很不寻常,有人预言这家会出贵人。刘备跟小伙伴儿在树下玩儿,跟小伙伴儿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种羽毛装饰的车子。”(车驾是古时帝王出行的工具,也用作帝王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颜师古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吓得他叔叔赶紧嘱咐:“你可别胡说,当心给我们家招来灭门之祸。”

  十五岁的时候,他出去求学,跟公孙瓒成为了同学。(之后刘备落魄时投靠公孙瓒,还在公孙瓒那里遇到了终身保镖、超级能打的赵云。)

  刘备小时候不太喜欢读书,而喜欢玩狗骑马、听音乐、穿漂亮的衣服。他喜欢结交豪侠,总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把别人放在很高的位置给予尊重,年轻人争着归附他(关羽、张飞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跟着他,一直忠心耿耿,无论刘备多么落魄都不离不弃。)还有大商人看好他,给他很多钱财,于是他有了招兵买马的第一桶金。

  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州郡各自组织义兵,刘备因征讨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督邮有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求见,督邮不见他,刘备就径直闯进去把督邮捆绑起来,打了两百棍,拿自己的官印丝带,把督邮的脖子系在拴马桩上,就弃官跑了。(这个操作,大概是那个年代崇尚的江湖豪情……)

  后来他去投奔少年时的好友公孙瓒,屡立战功,官做到平原国相。郡中有人看不起刘备,派人刺杀他,结果他请刺客好吃好喝,刺客终于没忍心下手,把这事儿告诉刘备后走了。大忽悠刘备,就是这么得人心。

  之后的刘备,除了关羽、张飞、又一路得到诸葛亮、赵云、马超、黄忠等一众贤臣良将辅佐,同时自己也很能打,武力值并不低,终于从卖草鞋的苦孩子,逆袭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

  史料上说,孙坚他们家有可能是孙武(大军事家,《孙子兵法》的作者)的后代。孙坚也是在讨伐黄巾军的过程里成为武装豪强的,立功被封为乌程侯。

  在讨伐董卓的土豪联军中,孙坚是主力,历史上斩杀董卓大将华雄的,就是孙坚(三国演义把这个功劳写在了关羽身上。)土豪联军群殴混战的时候,孙坚死于跟刘表的战役中,之后孙坚的儿子孙策渡过长江,转战各地,所向披靡。孙策军纪严明,性格豁达,武力值和颜值同时在线,看见他的军士百姓,没有不被他折服的,于是百姓纷纷归附,从此在江东建立基业。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的时候,孙策想偷袭曹操的后方许昌,把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地盘,不巧,还没出发,就被刺客所杀。年仅十八岁的孙权临危受命,被委以保守江东的重任。

  孙权从小就被认为是家族的栋梁,十五岁就出来做官了。孙坚死后,孙策在江东打仗,经常带着孙权。

  孙权性格大度开朗,仁慈的同时又有谋略,经常参与孙策的战略讨论,孙策很欣赏他,认为他的机智谋略比自己还高明。宴会宾客时,经常跟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部下。”

  孙策临死时,把官印交给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大意是说:打仗争天下,你不如我,用人守江东,我不如你。)

  孙策死的时候,孙权还没来得及好好哭一场,就被长史(官名)张昭脱去丧服,穿上官服,扶上马巡视军队。孙权在张昭、周瑜的辅佐下,招聘有才能的人,引进了鲁肃、诸葛瑾等名士;又武装征讨不肯服从的下属,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曹操曾评价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意思是说:生孩子就得生像孙权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