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王火:几百年后人们依旧会记得李劼人

王火:几百年后人们依旧会记得李劼人

时间:

  这位经历过大时代淬炼与锻造的作家,在百余年流水岁月中,将时代潮流与个人际遇共同推动的丰富经历,化为他深刻感受社会、思考生活的宝贵财富,并用“锐利”的笔,身体力行践行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那些经脚步丈量而得来的有根有据的素材,在他笔下“酿造”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在见义勇为而致眼疾的境况下重新写就160余万字的《战争和人》,更是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在102岁生日之际,记者前往王火先生家中拜访。约定时间是上午9点,走进屋内,身着白色T恤的王火先生,已端坐在客厅沙发上,似乎等待已久。听到记者的问候,王火先生微微一笑,眼神明亮。

  王火先生的女儿王凌女士说,父亲年事已高,为了生日而大费周章实在辛苦,便计划平平淡淡地过。“生日的仪式感对于他来说,抵不过平静的生活来得实在。”

  王火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近年来深居简出,甚少见客。每日的快乐源泉便是看看书、听听音乐,偶尔再提笔写一写。

  虽步入高龄,但王火先生一直关注着四川的文学发展,当记者提起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正如火如荼进行时,王火感慨道李劼人之于成都、四川都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对于一方文化来说,他(李劼人)这样的文化名人是不朽的,几百年后,人们依旧会记得他。《锦水》副刊是很有影响力的,能做这个奖项,向年轻人传播李劼人文化,是很好的。”

  战火,贯穿了王火先生的成长年月,也成为他创作人生中的“母题”。坐在家中与记者聊天,王火先生的思绪飘至1942年盛夏。彼时,20岁的王火冲,只身前往西南求学。1943年,他就读的国立九中高一分校发生了一起学生中毒事件。王火迅速写了一篇措辞强烈的评论《九中就医学生感言》,抨击当地卫生所的官僚主义、医生冷漠等现象,并发表于《江津日报》上。这是王火首次发表文章,从那年开始,王火不断练笔,常有小说、散文、特写在重庆的报刊发表。他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理想在心中升起后,再未熄灭。

  抗战胜利后,他率先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并发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记南京大屠杀时的三位死里逃生者》等重要报道,成为第一批报道南京大屠杀的中国记者之一;他还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撰写了长篇巨著《战争和人》三部曲,被认为是“独特又永恒的文学奇迹”,是“百花园中一株独特的鲜花”。

  回首过往,王火感慨在复旦大学的老师萧乾老先生对他影响最深。“他曾作为随军战地记者,亲历过诺曼底登陆等重大国际事件,他是真正的大记者。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萧乾老先生认为一个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讲真话,实事求是,坚决不说假话。”王火说:这句话也是我后来当记者,甚至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准则。

  名字是火,气质如水。许多见过王火先生的人,都感觉他与他的名字有种反差,与王火先生“忘年之交”的作家蒋蓝曾说,“王火名字是火,气质如水。”的确,每与王火先生见面,都有如沐春风之感,对人对事更是虚怀若谷,没有一丝倨傲。记者犹记得,在2022年四川省作家协会在成都主办“王火从事文学创作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王火先生通过视频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言语间没有半点自矜,让在场的许多探讨者十分触动。

  步入高龄后,王火先生眼力渐弱,提笔困难。即便没有写作,还是在坚持阅读。阅读面之宽,令人惊讶。对当下后辈作家的作品,并不陌生。蒋蓝透露,2021年2月16日大年初四中午,他收到王火先生发来的一段语音说道:“你有一支非常非常锐利的笔,能够写很好的东西。你自己能够写很有力的作品,我看到你写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在此我希望你保重身体啊,多多写出好作品……”更令蒋蓝感动的是,2021年春,他刚刚完成了一本小书《太平天国第一王——石达开与雅安》,王火先生读了初稿后,在女儿协助下竟写了3000多字的序言。“满纸文学情怀,他这束‘火’就是这样照亮晚辈的。”

  王火偶有病缠身,但从未被打倒。当记者询问其长寿“密码”时。他直言道:“我年轻的时候身体就好,可能那时不安定的生活也锻炼了身体。”王火女儿王凌女士说,步入高龄后王火先生饮食清淡。每天要吃蔬菜,萝卜、冬瓜都是用白水煮,不放油。舌尖滋味寡淡,王火先生便重拾一项爱好:听音乐。舒缓的古典乐时常陪伴他入眠。“我什么都听听,比如邓丽君的歌,我就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