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必读书目 >让更多经典好书被推荐、被阅读

让更多经典好书被推荐、被阅读

时间:

  在今天谈论读书,似乎是一件不太“讨巧”的事。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人们的注意力日益从“纸张”转移到了手机屏幕上,阅读似乎成了一件越来越“不合时宜”的事。但其实,短视频和阅读,或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

  最近有两组数据颇具参考性。一,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40本,高于2022年的3.33本;有12.3%的人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还有9.9%的人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近一成的人每年读10本以上电子书。也就是说,读“屏”时代,很多人依然并未放弃阅读,而不过是转移了阅读的“阵地”而已。甚至,由于电子阅读的便利性和场景上的优势,它反而可能吸引更多的人爱上阅读。

  二是,因读者对《我与地坛》的一段书评,衍生出了“子弹文学”,网友用1.5亿次播放品读史铁生的文笔;因为@赵健的读书日记 的4条推荐视频,40年前的老书《画魂》被加印5次……从《第七天》到《赶时间的人》,从《窄门》到《翦商》,这些经典好书和冷门新书在抖音上持续焕发出生命力,背后是推荐算法的精准有效分发,让图书类内容被有需要的、感兴趣的人看到,把人和信息更高效地连接起来,即使是看上去很小众的图书,也找得到受众。这说明,虽然算法近年来引发诸多的争议,但其作为一种中性技术只要用对了地方,完全可以发挥正面价值,至少在阅读上能帮助人和书籍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用通俗的话说,可以促进人与书籍的双向奔赴。

  其实,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越来越多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被推荐给受众,这本质上也是在构建一个更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读者有更多的机会发现书籍、找到书籍。很多人其实都有着内在的阅读精神需求,只不过很多时候缺乏与书籍连接的机会。而如今大量的互联网读书博主荐书、讲书,并被推荐到有需求的潜在读者面前,其实就是在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情。博主通过为网友分享好书、解读经典,其实也是构建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读者群。这充分反映出,与其说很多人不愿意阅读,不若说缺乏一个开启阅读行动开关的机会。

  当前,越来越多的小众图书被看到,越来越多的经典图书重新焕发生命力,其更大的价值体现在,创造机会唤醒了更多人的阅读需求。很多人其实未必知道自己会对某一本或一类书感兴趣,但被算法推荐之后,就有更大的机会去找到自己的“智慧之书”。比如,近年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在主播董宇辉推荐后被更多读者所认识,《额尔古纳河右岸》4个月的销售量相当于小说2005年首版后17年销量的总和,并在读者的自发推广下形成了巨大的口碑效应,推荐后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实现惊人销量,总印量已超过600万册,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总之,善用算法之力,让更多的好书、好的创作者被发现、推广,这于读者、作者以及社会阅读氛围的构建,都将形成积极影响。(郑柳)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