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必读书目 >年度十本好书_历史_读者_中国

年度十本好书_历史_读者_中国

时间:

  时光匆匆,又到岁末。回望这一年我们的阅读日历,是件有趣的事——我们不单可以重温读到好书时的喜悦,也能从错过好书的遗憾中提醒自己,来年更努力!

  在2023年出版的海量图书中,我们采编团队结合专家、阅读推广人意见以及前期的读者投票情况,《大地中国》等十本书成为南方日报、南方+2023年度十本好书(人文社科类)。

  十本只是沧海一粟,有更多好书值得我们去发现。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我们只选了2023年人文社科类的中文原创图书。这个名单中,翻译类图书以及重版书未列入,并非我们未关注到,更不是缺少好书,恰恰相反,好书太多,并且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大量好评与关注,只是我们不必给予重复的肯定;我们也未选入太专业、太冷僻的书,是因为希望一份媒体的书单,可以为普通读者推荐更多可读、可亲近的书籍。

  新角度,新写法,新思考,这是我们的评选标准。我们希望阅读发生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触手可及,希望给优秀创作者以更多关注与张扬,让中文之光闪耀!

  韩茂莉以一位历史地理学家的宏阔时空视野,试图打破学科边界,从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城市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娓娓道出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历史。作为历史地理学界为数不多的科普性读物,本书以大众普及为己任,将学术语言转变为日常语言,向社会讲述相对冷僻的历史地理知识,让越来越多人领略到这一学科的魅力——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

  盛名之下,莫言推出这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四幕剧作《鳄鱼》,这是他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一次华丽转型。《鳄鱼》借用“鳄鱼”为人望的物象,而剧本整体更是一个奇妙隐喻,从故事中来,又全然超脱于故事本身。在复杂矛盾的心路历程中,莫言将人性冲突与悲悯情怀交织融合,最终抵达人性深处的秘密。欲说还休、冷静沉着的况味,是莫言这种级别的作家历经精神洗练之后达到的一种高度和境界,令人赞佩。

  著名学者钟叔河的怀人忆旧文集。在书中,钟叔河追忆父母、妻子等亲人的往事,记录与钱钟书、黄永玉、张中行、彭燕郊等文坛友人的种种缘分交集,既是钟叔河先生的一部私人历史,也是珍贵的文坛史料,从中可见文人心态与社会变迁。这些长短文字,是钟先生个人的生活笔记,是他笔下与眼中的文人形象,是作为编辑家的工作日常,亦是一代文人的背影。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与《集王圣教序碑》的形成和接受史息息相关。《以王羲之的名义》是对《集王圣教序碑》的历史流变所做的全面和细致的研究。罗丰是考古学家,考据精神渗透于每个细节之中,围绕该碑的历史、考古、艺术和宗教诸多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信息。本书锐见迭出,征引赅博,文字雅畅,是一部以《集王圣教序》为中心的中国书法文化史。

  所谓“探案”,即揭开人事上的重重覆盖物,让众多有疑问处水落石出。作者聚焦于晚清民国的“近人近事”,在史料中抽丝剥茧,在为读者还原更多历史真相的同时,也为治史者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既要埋首书斋,还须走向田野;既能勘探现场,又能重现旧貌;既要钻进故纸堆,还要用好互联网。尤值称道的是,作者为了锁定“史语所”的创建原址,付出了十年的努力,不仅是治史如探案的成功范例,更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杰出代表。

  唐克扬拥有文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双重学术背景,善于从跨学科的角度关注城市和空间。在本书中,作者一反文学研究著作的惯用写法,强调了两个长安的差别——诗人笔下,是“文学里的长安”,另一个则是诗人眼中的繁华都城长安。他以唐代的代名词——唐诗为切口,尝试将唐诗放在一个城市的历史实境中去,寻求唐诗诞生的生长土壤,带领读者们潜入中古梦境,是谓“梦回长安”。

  菜单和菜谱,是承载社会经济状况、民情风俗变迁、饮食文化流变等内涵的媒介,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消失的名菜》以广州博物馆藏的老菜单和老菜谱为基底,对业已消失的民国味道进行还原、重塑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这本书不仅记录了正在消失的名菜,还“活化”了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饭一蔬之间,展示了广州的城市性格与人文精神。《消失的名菜》精装版亦上榜202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经济学著述理论性强,往往让人望而生畏,《经济学底层逻辑》则是一次用通俗方式讲解经济学的有益且有效的尝试——无论是经济学专业人士,还是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经济学底层逻辑》的过程,也是加深对市场运行规律理解的过程。本书案例丰富,行文流畅,系统梳理了经济学的发展流变,又不囿成规,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吴军深入研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牛顿、罗素、尼采等先贤的著作和思想,总结出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本书以时间为轴,系统讲述了历史上重要的先哲观点和知识,并把生涩难懂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结构清晰,线索明朗,讲解达观而务实。阅读本书,有助读者更清晰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和社会规律,对读者提升个人处世之道有一定借鉴作用。

  人类活动日益扩展的另一面,是当代生物多样性的持续衰退,外来物种正是其中的推动力量之一,这个问题已提高到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层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的书并不多见,《物种入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角度。冉浩结合我国本土生态状况,集纳了几十种相关物种的发展状况,展现了他对外来生物入侵这一生态现象的细致体察,勾勒细微,妙趣横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趣味十足的观察角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