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初涉职场 >法院实习经验分享:最大化资源利用与最佳学习流程探索

法院实习经验分享:最大化资源利用与最佳学习流程探索

时间:

  很多法科生会选择去往法院进行实习体验。然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抱着完成实习学分或见世面的心态进行实习工作,缺少深入思考,因而错失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关于选择何地何种层级的法院最适合自己?在法院实习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实习期间如何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单位的实习资源?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法院实习的本科生应如何成为一个“有心人”,让这段实习不仅仅是停留于自己简历上的一段文字,而是切实地助力法科生法律素养的提升与职业生涯的选择,供读者参考。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实习是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司法系统运作的重要机会。

  我有幸在2023年的暑假期间,于乐安县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相当于民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法院的日常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还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案件分析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

  在此,我希望能将我的实习经验分享给即将踏上实习之路的学弟学妹们,希望能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乐安县法院成立于1950年6月。目前,全院共有内设机构16个,下设基层人民法庭5个,全院编制数72个,(其中政法专项编制人员55名,工勤事业编制人员6名);

  实有在编干警61人,其中,员额法官21人,占总人数的31.8%,研究生学历人数9人,占13.8%,本科学历人数46人,占70.7%。

  近年来,乐安县法院围绕“法官村村通、法律人人知”目标,大力打造“法通村”司法品牌,积极引导“特邀法官”参与具体案件的送达、调查取证、诉前、诉中调解以及执行工作,充分发挥“特邀法官”熟情况、讲法律、有办法的基层优势,特别是“特邀法官”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工作,从源头化解纠纷,确保纠纷解决事了。

  全院先后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授予全省优秀法院、省级文明单位、全市公众满意政法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39项,涌现出以全国青年文明号鳌溪法庭、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曾平为代表的大批先进典型,全院共有9个集体、29名法官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我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与卷宗打交道、与人打交道两部分,具体以下阐述: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法律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当地仲裁等非诉程序纠纷解决机构较少,导致民事案件相对较多,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说明有充足的案件旁听。以前在学校我参加过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刑事案件很注重程序,法庭审理严肃。

  但在这里,旁听民事审判后感觉庭审比较随和,气氛比较缓和,部分程序性问题也适当省略。

  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审判的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认识到民事案件的审理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与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的理想结果应该是让双方当事人实现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

  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知识要渊博,更要求法官有很高的调解能力。同时我还经常去刑庭借看卷宗,与刑庭老师交流案件,并在实习期间旁听了十几起刑事审判。

  在实习的一个半月,我帮助庭长(我的带教老师)草拟了十份民事判决书,在撰写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就我研读庭长所作出的判决书而言,其主要包含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等。

  首部写“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然后是“原告诉称”,写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再写“被告辨称”,其内容是被告的抗辩理由和事实。

  其次是“经审理查明”部分,写法院对证据的采纳和不予采纳的理由及认定的事实。

  此后是“本院认为...”,写明判决的理由和所依据的法律,最后写“判决结果”。

  尤其是“经审理查明”部分存在问题较多,措辞不够严谨,用语欠规范,陈述过于简单,逻辑有失严密,说服力不足。

  我在写“经审理查明”部分时,写得过于概括,老师说判决不仅要让原告、被告双方看,通过对判决书中认定事实的逻辑分析得出与判决书相同的判决,这样才能让判决具有说服力。

  同时也要让上级法院看,以便免当事人上诉时上级法院可以对案件事实做更深的了解。

  首先,你应当聚焦于带教老师当前已立案、尚未开庭的案件。这一步骤要求你深入查阅案件材料,包括原告的起诉书、原被告双方的身份证明、提交的证据材料以及法院的送达回证(现今多以电子形式如邮件寄件单体现)。

  通过细致阅读,你会提前熟悉案件事实,并精准归纳出案件的争议焦点,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紧跟带教老师的步伐,参与该案件的庭审旁听。庭审过程中,你应密切关注原被告双方的辩论策略,分析他们如何围绕争议焦点展开论战,以及诉讼代表人之间如何运用法律语言进行有效沟通。

  同时,观察法官如何引导庭审进程,把握与法官沟通的分寸与技巧,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

  庭审结束后,一定要积极向庭审书记员请求获取庭审笔录(内网查阅),以便更加详尽地回顾庭审过程,加深理解。

  结合先前收集的案件材料与庭审笔录,你便可以着手撰写一份“模拟”判决书,先自行构思并论证判决结果,再逐步将证据材料、上诉状、法院认定事实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判决书内容完整且逻辑严密。

  尽管实际判决结果并不是由自己决定,但依然可根据自己的法律素养、对案件的理解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提出自己的判决意见。

  通过搜索带教老师在当地法院的过往判例,特别是与当前审理相似或相关的案例,你可以深入学习老师的审判思路、判决书写作风格及技巧。这一过程将极大地锻炼法律思维和写作能力。

  最后,在带教老师做出的裁判生效后,与其深入讨论,对比自己的判断与实际判决之间的差异,不断优化自己的法律思维与写作技巧。

  法院暑假两个月实习,除了熟悉庭审流程和感受法院氛围,利用法院的现有资源进行案例、论文的辅助学习使我大受裨益。

  便告知我可以与他们交流论文写作,因为他们也把案例、论文写作作为绩效考核之一,并且给我分享资深法官的互评论文,以供我选题的参考和学习,并表示写作能力在未来司法系统中会愈发被重视。

  除此之外,我在网晚上通过网络课程与书籍的学习对案例、论文写作有更深的了解。

  我了解到,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实证分析论文,其实践意义与理论贡献是评判其价值的基石。

  在选择研究主题时,规避单纯技术性或实用性议题如“司法公正质疑”等尤为重要,这些虽在现实中具有显著影响,却因缺乏足够的学术探讨空间与理论挖掘深度,不宜作为学位论文的核心议题。

  同样,那些偏重政策解读与对策建议的课题,亦难以承载深厚的法学理论探讨,亦非理想之选。

  相反,紧跟时代脉搏,聚焦法学领域的热点与争议点,是提升论文新颖性与时代感的关键。

  诸如ChatGPT的法律伦理挑战、区块链技术的法律属性界定,以及刑法视角下备受瞩目的“唐山打人案”与“货拉拉女孩跳车案”等,均是结合社会热点、蕴含丰富法学理论探讨空间的优质选题。

  因为对婚姻法颇有兴趣,审判管理办公室有一位专管婚姻及家事纠纷的老师,当地法院又正在开展保护妇女儿童暨高额彩礼诉源治理普法活动。

  我在那位老师的帮助与修改下通过裁判文书网筛选了上百篇当地裁判文书,并根据检索结果,筛选出10个左右具有代表性或能反映裁判趋势的案例,对各个案例进行案例概要撰写。

  主要撰写案情概述、裁判要点,浓缩裁判要旨,最后撰写一个综述性质的案例述评来展现当地裁判规则的发展趋势。

  同时完成了一篇以当地彩礼返还裁判文书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论文——《:彩礼返还裁判趋势的实证分析:以乐安县高额彩礼诉源治理为视角》。

  在法院学习案例、论文写作,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就一些主要的途径进行做分享:

  你应与资深法官积极建立交流,汲取他们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法学见解,不仅可直接请教写作方法与技巧,还能获得论文审阅的宝贵反馈;

  阅读法官们撰写的论文,则能直观感受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精妙的结构布局;积极参与法院组织的内部培训,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课程深化对案例论文写作的理解。

  在线课程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平台,论文数据库则汇聚了广泛的法学研究成果,助力学习者掌握前沿动态和借鉴优秀写作范式;

  裁判文书网是获取实际案例、了解司法实践动态的核心平台,可以利用关键词搜索、案例类型筛选等功能,找到了大量与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裁判文书。

  我的建议是从实习法院的治理困境开始,作为案例、实证分析论文的练手,因为它使学生更有实践感,增强对实习法院的认知和感受。

  这种实践感对于提升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它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更加注重问题的实际性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有丰富的背景资源去调研与探究。

  最后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与论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锻炼写作与分析能力。

  实习期间,我收获最大的部分可能就是协助法官、书记员和法官助理会见当事人、陪同其进行调解的工作。

  虽然大部分时间我只能充当一个旁观者,但它确实给我给去面对形形的当事人的机会,同时参与了调解笔录、调解协议的写作。

  因为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我的任务比较轻松,就是借助智能法院应用系统中的智能审判系统制作的裁判文书模板,并将原被告、案件纠纷、委托诉讼代理人、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部分作替换性描述。

  因为当事人可能存在情绪激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等情况,需要在书写的时候化繁为简,概括出当事人核心诉求的同时不偏离、疏漏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将口头表达改为法言法语,力求精准简练。

  2016年以来,乐安县法院以实现“法官村村通、法律人人知”为目标,先后在全县199个行政村(社区)聘任了211名“特邀法官”。

  负责协助案件送达、调解、执行等辅助事务,并建立了“1+1”结对辅导、定期培训、随案普法、每案点评、院校合作、法治巡讲、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主动融入对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形成了服务乡村治理的“乐法经验”。

  2020年,乐安县法院我院聚焦市域治理,精准对接行业解纷力量,组建了家事、道交、物业、劳动争议等9个行业调解团队。

  选聘了12名行业“特邀法官”,并挂牌设立3个专门调解中心,将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由“村级覆盖”发展为“全域覆盖”,连村减诉、行业止纷效果明显。

  我在乐安法院多元化解e中心协助“特邀法官”送达法律文书6件,协助调解案件4件,并跟随法官助理下乡与“特邀法官”面对面交流2次以上,并参与旁听了对“特邀法官”的1次集中培训。

  “调查过程未形成书面材料,当事人分得补偿款未写明收款时间。”“婚约财产返还数额较大。”法官助理在“特邀法官”诉前调解卷宗中的这些点评内容,直指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特邀法官”在调解交通事故、山林权属等复杂纠纷时,还会收到乐安法院提供的一份法律须知,详细告知相关的法律规定。

  带领我的法官助理通常会在那一份法律须知之后单独给“特邀法官”进行通俗化解释。

  老师跟我说,“特邀法官”有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三熟”优势,但也有法律关系把握不准、法律规定掌握不够、法律底线心中不明等短板等问题。

  首先,笔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基层法院的民庭十分忙碌,“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实习法院2023年共立案3000多件民事案件,但是审理民事案子的法官只有11位。

  我的带教老师基本大概每天要会见两个案件的当事人,但是我了解到实习法院案件依旧算少,所以他们还要搞各种普法活动来增加绩效。

  我的带教老师基本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都在工作,从未午睡,并且周末还安排当事人调解。

  而且,基层法院的案件种类繁杂,虽然标的额可能都不大,但范围涵盖婚姻家庭纠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借贷纠纷、侵权责任等民事纠纷。

  还夹杂大量琐碎的小和新型案件需要一步步的跟进,对专业素养有一定要求,但研究生比例仅占13.8%,人才储备不够。

  再次,我也感受到了疫情带给法院工作展开模式的改变,线上立案和网上调解与开庭逐步普及,法院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司法工作的影响。

  据笔者观察,线上庭审相较于线下庭审,经常遇见掉网、断线、杂音、庭审笔录不同步显示等诸多问题,对法官庭审驾驭、预测、筹划、协调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

  笔者在实习两月接触了很多民间借贷的案件,发现这类案子一般联系不上被告,其也不出席庭审,所以一般都是进行缺席审判。

  但是经常也能遇到“随意”的原告,没有请律师是基本操作,更有之来庭审时除了自己没有带任何材料(包括起诉状和证据)。

  当法官问她时,她只说把材料全部交给了法院。原告过于地的信任法院,实则反映出来我们的司法普及还不够深入,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

  所以原被告没有意识到庭审的重要性,其实现在当事人主义越来越盛行,原被告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案件的判决结果是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的。

  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会倾向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但是对于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双非院校的学生而言,学校提供的实习法院往往以基层或区级法院为主。

  这些实习机会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但在法院层级和案件复杂度上可能相对有限。

  然而,对于那些有更高追求和职业规划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凭借自身努力得到中级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的实习机会,这无疑将是一个更为理想的选择。

  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处理的案件通常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法律领域和更深入的司法实践,从而为其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笔者为例,由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通过司法考试后回到家乡,并考取家乡的法院公务员。

  基于此,笔者选择了本地的法院进行实习,这样既能获得实践经验,又能提前了解家乡法院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在选择基层法院实习的庭室时,无论是刑庭还是民庭,都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最终的决定应当基于个人兴趣、专业背景、职业规划以及学习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如果争取不到心仪在心仪的庭室学习,认真在所在庭学习的同时,我们依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主动与其他庭室的老师交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如果条件允许,根据个人情况主动选择实习庭将是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做出选择时,可以回顾自己的专业学习经历。比如,如果像我一样,在刑法领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但民法学得不够深入,那么选庭实习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弥补这一不足。

  通过亲身参与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掌握民事审判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反之,如果个人在刑法领域存在知识盲区或想要进一步深化对该领域的理解,那么刑庭实习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此外,还可以从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你计划未来报考刑法方向的研究生,或者有志于成为刑庭的法官(即使基层法官一般都是每个庭都轮任一遍)。

  亦或想从事专注于刑事辩护的律师工作,那么选择刑庭实习将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相反,如果你对民法领域充满兴趣,希望报考民法方向的研究生,或者梦想成为民庭的法官,亦或从事专注于民事法律事务的律师。

  首先,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会被法院直接分配一位带教老师,这位老师很可能是办公室的庭长(如果实习生多则有可能法官助理)。

  无论是哪位老师,他们都有着对于法学生难以企及的的实务经验和法学理论基础。

  因此,无论跟随哪位老师学习,只要我们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就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即使带教老师工作繁忙,我们也可以通过见缝插针的交流,主动要求查阅卷宗及旁听案件,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家庭或朋友的社会资源来提前跟老师打好招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老师,能够让我们更加投入地学习,也更容易建立起与老师的共鸣和互动。

  同时,如果条件允许,选择职位较高的老师,如庭长或院长(前提是有空),可能会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关注点都可能不同。

  在实习的舞台上,是否能真正学到东西,并不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指导和环境的优劣,更关键的是我们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烧水、扫地、整理卷宗这些看似简单琐碎的工作,实则是我们融入实习环境、了解职场文化的第一步。它们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基本职业素养,如耐心、细致和责任心,还为我们提供了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契机。

  同时,整理卷宗、装订卷宗等基础性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却是法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们不仅让我们熟悉了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归档流程,还培养了我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规范的尊重。

  任何复杂的工作都是在简单的基础上逐渐构建起来的,这些基础性工作正是我们日后处理更复杂案件时不可或缺的基石。

  即使我在实习期间很少从事这些基础性工作,但我依然选择主动学习并掌握了整理、归档等各类事项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正是作为法律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不同地域法院会根据其司法特色、文化背景以及普法工作的需要,发展出特色司法治理机制。

  笔者的家乡就发展出了特色“法通村”机制,我积极地的参与“法通村”机制日常运行任务。

  通过参与特色活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法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包括司法流程、案件处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互动等。

  参与当地法院的特色活动,我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疑问,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篇文章里,我探讨了如何在实习期间最大化利用资源与所探索出的最佳学习流程。

  在实习过程中,只有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才能不断挖掘潜力,实现自我超越。希望大家共同在法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