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实录 >悼念!教育家钱梦龙去世他曾说语文教学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悼念!教育家钱梦龙去世他曾说语文教学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时间:

  2024年5月19日,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辞世,享年93岁。

  钱梦龙先生曾说:在我的心目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份责任,而且是一份乐趣和追求。语文教学的世界里有我的梦。

  现与读者重温钱梦龙先生1998年5月22日发表在文汇报的《语文教学: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一文,以表悼念与哀思。

  难教之一:它最容易受到批评,无论是谁,只要有点文化的,都可以对语文教学说三道四,评长论短,使语文教学从头到脚处在众目睽睽的监视之下。难教之二:语文考试特烦琐,刁钻古怪的题目,无所不包又杂乱无章的知识“体系”,使教师和学生都有防不胜防的恐惧感。难教之三:教学目标最难把握,既要教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又要练能力,听、说、读、写、思;还要考虑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智力发展、个性培养、素质提高等等,等等,以致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至今都还在争论之中。

  说语文教学是“戴着镣铐跳舞”,确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艰难,我深有同感;但对后半句则不敢苟同,因为戴了镣铐跳舞固然吃力,却未必不能讨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里就有一场党代表洪常青戴着镣铐的独舞,跳得多么精彩;如果去掉了镣铐,恐怕就表达不出这场戏特有的悲壮感,反而会逊色不少。

  语文教学的“镣铐”看来是戴定了,但舞还是要跳,而且要跳出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一点“跳舞的艺术”。

  在所有束缚语文教学的镣铐中,最沉重的一副,是考试。语文教学中最近正在受到大家尖锐批评的种种弊病,如肢解课文、烦琐分析、刻板的操练等等,就是语文教学“瞄准”考试的必然结果。因此,既然要研究“跳舞的艺术”,就有必要先掂一掂考试这副“镣铐”的分量,看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束缚了语文教学的手脚,使语文老师不得不实行“瞄准政策”。

  第一类:无须瞄准的。这类题主要是一些语文基础题,如:从句子中辨别错别字、汉字注音、在语境中理解词义、修改病句、默写诗文名句等。要做好这类题,靠什么?全靠平时正确的训练和必要的积累。课文要认认真真地读(包括读准普通话语音),字要规规矩矩地写(包括不写错别字),词语要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句子要通通顺顺地说和写,该背诵的名篇佳作要老老实实地背诵。这些本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都是应该在正确的读写过程中自然达到的。为了“对付”这类试题而把语文教学变成琐碎不堪的字词句操练,不但大可不必,而且得不偿失。

  第二类:无法瞄准的。这类题主要是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题。其中的阅读题所用的阅读材料都选自课外读物,题目是随文设计的,命题者选什么文,出什么题,都无从猜、押;作文也如此,如本卷的作文题《我看课外阅读》,还提供了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材料要求作文中援引,考前都无法瞄准。假如非要瞄准什么的话,那最好是瞄准读写能力这个大目标,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读文章、写文章,舍此别无他途。如果不走正途,只想投机取巧,或盲目“多练”,可能反而弄巧成拙,徒劳无功。

  第三类:无论如何都瞄不准的。这类题主要指那些吃不准要求填什么的填空题(本试卷中就有一道这样的题)以及一些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选择题。要做出这类题,全靠考生临场随机应变,或干脆瞎猜、抓阉(有的考生就是这样干的),平时操练不操练、瞄准不瞄准都一个样。只要知道考试中有这类玩意儿就行,教学中若去刻意“模拟”,以之训练学生,只能使学生越练越糊涂。这正是语文教学招致批评的一个最触目的“疵点”,许多批评文章所举的一些可笑的例子,都属此类。本试卷中就有两道这样的题,兹举一题为例。这是一道选词题,学生选择时必须能分辨出“擅长”和“善于”、“居然”和“竟然”、“邀游”和“漫游”几对同义词的“微妙”差别。其实,这几对词在很多情况下(包括本题提供的语境)是可以通用的,如“擅长辞令”完全可以说成“善于辞令”,“居然”和“竟然”在表示“出乎意料”的时候(本题中正是表示“出乎意料”)完全可以互换,而“邀游”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就解释为“漫游”。就是说,选此还是选彼,都无理可说,仅仅因为作者用的是这几个词,而不是那几个词!这和天空只能是“蓝蓝的”、“齐心协力”不是“同心协力”之类,可谓“异曲同工”,都集中暴露了语文教学的刻板、僵化和荒唐。

  总之,从这份试卷看,瞄准考试教语文,既无必要,也不值得。瞄准的结果,必然把正常、健康的语文教学引上斜路;即以对付考试本身而言,也未必真能对付得了。事实上,考试对语文教学的束缚,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它之所以变得严重起来,多半是人们在“恐考”心理支配下造出的一个“幻影”。

  因此,要在考试的压力下教好语文,第一步先要看透考试,废止一切对付考试的教学法、操练法(顺便说一句,今后考试一定也会改革),然后遵循语文教学固有的规律,把工夫切切实实地用到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上来。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证明: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教出的学生必然语文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能读善写。这就为这些学生离校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牢实的基础,至于考试时的优秀成绩,不过是学生语文素质提高以后的必然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