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铸魂育英才 砥砺谱新篇——剑门关高级中学扎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铸魂育英才 砥砺谱新篇——剑门关高级中学扎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时间:

  坚持“红色领航、潜心育人”党建引领,为学校铸魂;构建“认知+体验+隐性”大思政德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以“一纲四目”特色课程体系为实施路径,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剑门关高级中学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实现从普通学校到四川省二级示范高中的华丽转身,为普通学校实现优质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剑门关高级中学占地面积140亩,教学班级92个,在校师生5500余人,教职工375人。2004年,浙广扶贫项目支持修建了剑门关高级中学“之江教学楼”。20年来,剑门关高级中学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在“求知善读,贵耳重目”的校训指导下,以“厚德博学,彰显个性”为办学理念,加大投入,优化条件,提升质量。2021年4月,该校顺利通过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正式跨入全省优质高中行列,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浙广扶贫项目‘之江教学楼’奠定了希望之基、发展之基、强盛之基,是永远激励全校师生感恩奋进、拼搏进取的精神丰碑。”剑门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邓思勇说。

  该校办学质量连年攀升,有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为“双一流”大学输送优秀学生千余名,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本科生5000余人,连续十二年荣获广元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先后被获评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剑门关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之江教学楼是标志性建筑物,俯瞰呈“之”字形,能容纳48个教学班。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刻有“求知善读,贵耳重目”的石碑处在中心位置,这就是当年奠基的地方。

  帮扶的故事还在继续。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剑门关高级中学受损严重,得到黑龙江省的全力支持,投入援建资金6300余万元。经过两年对口援建和灾后重建,学校总面积扩大到140亩,成为全县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

  浙江省于学校微弱之际,帮扶捐建、奠定基石;黑龙江省在汶川地震之后,帮助援建、重振校园。两省的帮助,让剑门关高级中学的师生始终铭记。在学校大门两侧,分别刻有浙江省和黑龙江省的帮扶标识,感恩教育已经成为了剑门关高级中学一大特色。

  “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表达感恩的最好方式。我们将满怀感恩之心,凝聚奋进的力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将学校建设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卓越高中。”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华侨说。

  为激励全校师生不忘嘱托、感恩奋进,剑门关高级中学将5月16日确立为“校庆日”“感恩日”,每年入学教育期间,学校都会在这里为新入校的老师和学生们讲述浙江、黑龙江帮扶学校的故事,教导大家感恩于心,知恩于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023年秋季开学,剑门关高级中学1500名学生,以集体朗诵《蜀道难》的形式开启开学第一课。近年来,该校“开学第一课”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引导广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三百长程十万树”的翠云廊,不仅有亮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都为该校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育人资源。

  2013年,剑阁县开设“剑门关古蜀道历史文化讲坛”,在剑门关高级中学设置分论坛。该校以此为契机,在随后十余年中,不断探索用蜀道文化育人的路径,形成了系统的蜀道文化课程体系。

  该校编写了《蜀道史话》《蜀道诗韵》《蜀道特产》《剑阁地理》等校本读物,并按年度制订详细的蜀道文化课程计划。学生们不仅能在校内聆听相关讲座,还可以走出校门开展远足、研学等活动,通过“我给家乡景点写解说词”“我是剑阁小导游”“撰写剑阁旅游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古蜀道。

  近年来,该校校党委坚持以“一纲四目”特色课程体系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四目”就是学校在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指导下,构建“蜀道文化课程”“红色文化课程”“社团特色课程”“体育特长课程”四项特色教育课程。

  该校党委副书记岳剑东回忆,学校在2010年就开始开设特色课程,加大投入,改善相关硬件设施,在校内、校外广泛选拔特色课程教师,免费为学生提供书法、器乐、体育、科创等方面的辅导,让学生除了学业以外,至少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艺体技能。

  “特色课程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种类齐全”……2023年10月,四川省第五届“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活动第六分会场与会代表,观摩该校开展的社团特色课程、体育特长课程、书画艺术课程等课程后,纷纷为学校特色课程点赞。

  近年来,该校通过“铭恩、砺志、育人”的实践探索,以艺术类、科创类、手工制作类、棋艺类等51门类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特色课程教学体系、特色课程教材体系、特色课程评价体系。从初一到高二年级开展“五年一贯制”培养,每周增设一节体育特长课、两节社团特色课程,以选课走班的形式实现全员覆盖,并坚持至今。

  通过蜀道文化课程、红色文化课程、社团特色课程,以及体育特色课程,该校搭建起立德树人课程体系,从多个维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多元化成长、多样化成才。

  该校在全市开先河,率先与成都七中结对,在高、初中各年级开设成都七中网络教学直播班,让农村学子与城市学生一起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

  直播班教师与成都七中教师在网络上同步备课,通过课堂直播实现两校同步课堂教学,同步作业、练习,同步检测,学生享受异地同堂和双师辅导,直播班成绩统一分析比较。通过十余年的实践证明,举办直播教学班是提升学校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培训方式,学生学业成绩也得到有效提升。

  15年来,与成都七中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促进学校育人水平的快速提升。该校被授予“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络直播教学教研实验学校”,并成功举办了广巴地区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研讨会现场会。

  近年来,该校引进“学本教育”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上示范课、专题讲座,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近三年来,该校教师在主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学校承研了1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县级课题研究。

  今年5月,由杭州市上城区出资400万元,援建该校的“智慧校园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帮助学校在数字化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强化结对帮扶成效,助推学校内涵发展。该校依托北京化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帮扶,同时依托东西部协作、省对口帮扶项目,在师资队伍培养、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近年来,该校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的托管帮扶校,还与杭州高中、广安中学、棠湖中学构建联盟发展共同体。借助这些纽带,该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该校对入职未满三年的教师实施“青蓝工程”,聘任师德突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新教师可以及时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实现教材过关、课堂过关、解题过关、成绩过关、德育育人过关等方面的手把手培养,让青年教师进得来、站得住、成长得快。

  近年来,该校引进高水平研究生以及211院校师范本科毕业生优秀师资,提升教师整体素养水平。鼓励、奖励在职的年轻优秀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选派学科优秀教师及时外出培训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评选“校园最美教师”,强化典型引领,增强教师的教育情怀。

  推崇内外兼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学习促成长,教师定期加强专业学习,倡导教师撰写读书笔记、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以教研促成长,以课题促成长,近三年来,该校先后组织教师到河北衡水中学、陕西宜川中学、攀枝花三中、成都七中、棠湖中学等学校观摩学习;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参加国家、省级教育教学研讨会。以“青蓝工程”促成长,按照“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成熟”培养目标,制定“传帮带”内容和考评体系。以评优活动促成长,以评选“最受欢迎教师”“教科研标兵”等活动为手段,树立榜样,鼓励先进。

  今年5月16日,该校举行高中二十年发展成果汇报大会,回顾了二十年办学历程,同时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

  邓思勇展望,学校的近期目标是在2025年争创为省一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而长期的愿景,则是创建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优秀名校,“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原标题:《铸魂育英才 砥砺谱新篇——剑门关高级中学扎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